啊~~終於等到今天了。

錯過了07年8月26日的"首演",這個"台北愛樂的SP演出",搏命也要去(是也不用那樣拼啦)。

買了節目卡才知道這是台北愛樂的第141場演出,這本節目卡我很喜歡喔,很詳細的介紹了今日演出的曲目,雖然要花一百兩,但可以留念又能知道曲目來由、作曲家簡介等,我覺得很值得。

曲目在訂票那天就知道了,3/16那天,本仙姑還神經兮兮的YouTube上找到除了波卡舞曲外的曲目。

今天聽完音樂會,真的意猶未竟。所以把3月的舊文找出來,想邊聽邊記錄我的感想喔~~

-------------------------------------------------------------------------------------------------------------------
以下是316那天找到的影音檔,藍字是今日的心得~~

雖說兩廳院訂票系統讓我有點不開心(票是兩廳院之友幫忙訂的,感謝),但終於買到票,還是很興奮。

沒有趕上2007年8月那場盛會,來聽歐洲篇也是可以弭補缺憾的。

曲目來囉,大家要好好預習啊,可不要像去年的某人,聽拉二居然給聽到睡著是怎樣~~~

演出曲目:
上半場
莫札特:嬉遊曲 K13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s K136
(野田妹+塔妮亞到指揮大賽現場貼著黑王子+白王子的嬉遊曲)

這是今日第一首曲目。

因為"兩廳院之友"幫我們定的票真的位置不錯,是三樓第二排的正中央,所以可以鳥瞰整個舞台。

莫札特之D大調嬉遊曲(Divertimento),共分三個樂章,第一跟第三個樂章彼此呼應(也就是說聽起來很像啦~~),第二樂章為義大利風格的如歌行版,全部是弦樂演出。

音樂響起時,腦子裡不由自主就浮現Nodame貼著玻璃耍花痴的樣子,這個曲目-嬉遊曲-搭配那個畫面真的超級有意思。

雖然搞不太清楚什麼室內樂、弦樂、交響樂的規格,但這首曲目整個就是莫札特風格,輕鬆愉快,聽起來沒有負擔。

但不知道是不是做在三樓的關係,加上只有弦樂器的演出,我ㄧ直都有那種"想把音量調大聲一點"的衝動。

曲目二 ~ 德弗札克:捷克組曲 Op.39 第二首「波卡舞曲」
Antonin Dvořák: Czech Suite in D major, Op. 39: II. Polka
(找不到質感好的片段,殘念,但此曲縱橫日劇+歐洲篇,相信音樂一出必有感覺)

這首波卡舞曲一出來,我的腦子就看到小千秋再跑啦~~~

德佛乍克的音樂,真的"捷克"風十足。

曲目三~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George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這不用多介紹了吧,就是那個片尾曲喔,這裡貼上Bernstein鋼琴演出+指揮的片段)

在第二首曲目結束後,舞台上出現了一台很奇怪的東西,乍看我還以為是小朋友的三輪車,原來是"鋼琴千斤頂"。

因為接下來要演奏藍色狂想曲~~出現了一位身穿黃金閃閃禮服的音樂家。

雖然這首曲目是日劇的片尾曲,聽都聽到會背,但聽到那段"峰與NODAME"背對背合奏的段落,還是忍不住起了雞皮疙瘩,音樂真的很美妙啊。

鋼琴家的演出,或許沒有世界大師級那樣的水準,但也不差,畢竟女生跟男生的演譯不同,楊小姐的演出比較秀氣一點,所以當管樂聲音大聲點時,幾乎就完全蓋掉鋼琴聲,有點可惜。

但我的位置很好,很清楚的看到手指在鋼琴上跳躍的樣子,雖然楊小姐沒有"紐啊紐的"表現出對音樂的熱情,但看到舞動的琴聲搭配弦樂團的演出,也很值得。

接下來,應該是中場休息(按慣例)

但在謝了兩次幕後,鋼琴家,居然帶了假髮+圍巾走了出來~~

場驚笑~~我左右的友達跟我異口同聲~~他不會是要加演小星星吧~~

果然,當第一個音符跳出來時,大家都笑了,真的是"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是我頭一回聽到整本現場演奏小星星變奏曲耶,以前都是聽cd比較多,其實是因為鋼琴奏鳴曲真的不是我的愛,沒有辦法跟它相處太久,但小星星變奏曲有了Nodame的加持,聽的真的很開心,現在除了悲愴、快樂導、彼得洛希卡外,又多了一曲了。

下半場
史麥塔那:莫爾道河
Bedřich Smetana: Die Moldau
(記得沒錯的話,就是千秋指揮比賽失常,在布拉格喝咖啡,有外國人去鼓勵他的背景音樂)

這首莫爾道河,確實非常好聽,也是整晚演出裡,唯一有豎琴相伴的喔。

在聽的時候,彷彿看到河流穿越平原的感覺,回家後仔細研究節目單的說明,沒想到真的是Smetana描寫流經波西米亞大河的景色,引用節目單裡的說明,這首描寫波西米亞景色的交響詩,是"具有極有美妙的旋律,與可愛的田園景象"。

SP裡僅用的幾小節,只是這條河流的起始而已。當時聽到這段背景音樂演出時,就被深深吸引,果然充份具有波希米亞斯拉夫民族風。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Peter I.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I. Allegro moderato
(指揮大賽千秋卯足了勁,感動裁判的曲目,沒有第三樂章,我想~~~是因為太難啦)

OMG,這片子雖然很有"時代感",但居然是海飛茲演奏版~~~太強了,無論如何都要仔細聽完啊~

今天整晚的演出,我最緊張的就是這首曲目了。

因為這個小提琴協奏曲真的是太優雅、太美妙,但困難度也太高了。

所以很怕會"出叉",小提琴蘇先生演奏的風格很有趣,是動作派的,聽的出來他信心滿滿,也有強烈企圖心想要征服這首曲子,但"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美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更何況據說是四首裡難度最高的,所以,"好像"隱約有讓我聽到小小的"走音"喔~~好像好像喔~~

因為今早剛出門前,還在家裡狂聽這首啊~~有對照組可以比較,所以感想比較多。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真的非常優雅、抒情,小提琴獨奏部分時而高亢、時而浪漫、扣人心弦,搭配弦樂團偶而低吟、有時豐富的演出,無怪乎是各大汽車廣告都愛用的配樂。

其實我最喜歡是有一段僅有長笛跟小提琴兩人的對話,這段大概只有小小一兩節吧,但每次聽都覺得好悅耳,長笛跟小提琴兩人在細細低語,充滿了十足浪漫氣息,今天聽到這段最喜歡的小節時,忍不住差點跟著一起哼呢。

不過,溫大指揮家指揮的這個第一樂章啊,節奏比較快一點,我後來問友達:他到底在趕什麼?

友達說:他趕下班吧~~想必大家都聽出來~他很趕吧~~~

很難得的,小提琴家蘇先生在一片掌聲中,完成了這首曲子,我也心安了,而且他還在大家的掌聲中,演出了五秒的"春"之獨奏。

可惜舞臺上的鋼琴收的太快了,不然小提琴跟鋼琴來個完整版的"春",不是更好嗎~~~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Johannes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IV. Adagio. Piu
andante.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千秋帶領R&S樂團第一次公演的曲目+歐洲出道曲目)

這首實在太經典了,我整個聽完熱血沸騰啊。

曾經聽過倫敦愛樂版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他的版本節奏比較慢一點,所以聽起來不太習慣,感覺很沉重。

今日的節奏跟日劇版的很像喔~~~聽著聽著又想起千秋帶領的R&S啊,尤其是第四樂章把千秋弄哭了呢~~

這種"把憂鬱化為快樂"的曲目,真的還是要加快一點節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布拉姆斯想表達的歡欣氣息,及感激與興奮之情啊。

曲目結束後,我們開始期待"安可曲"

我好希望能安可"貝七"啊,隨便第一樂章或第四樂章都可以啊,我都超愛的。

然後,定音鼓突然帶起了爆炸頭假髮,喔喔喔喔~~難道真的是貝七嗎??

音樂響起,是第四樂章呢,但~~~怎麼是後面幾節??不會是~~~想要~~~那個~~吧~~~~~~~~

果然,在最後一小節,大提琴旋轉啦,大家都笑了,果然,還是要來個"旋轉大提琴"才有"交響味"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chen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